Gogoro電池逐步汰舊換新,30萬顆電池何去何從?副總彭明義如此分析

-

上禮拜 Gogoro 宣布今年夏天將會推出採用 21700 鋰三元電芯的的新電池,可讓 Gogoro 測試續航力再增加 70 公里,但衍生而出的電池處理問題讓各界好奇目前 將近 30 萬顆的 Gogoro 電池要如何處理?Gogoro 副總彭明義針對這個議題從電池管理現況、資產活化、再利用到最後的回收階段做了詳細的說明。

就市面上許多自行保養的電動機車來看,部分民眾因缺乏電池保養知識且沒有任何有效工具可得知電池是否保養,最後導致電池只用了 1 年續航力就大幅降低,得自行花大錢更換新電池才能持續保有續航力,但這樣的循環方式年復一年會造成相當大的環境隱憂,也會增加車主的維護成本及續航降低帶來的不便利性。

Gogoro 的電池從充電到放電都會經過系統管理,從我自己及許多車主的使用經驗都曾經歷系統對電池管理所做的一些措施,譬如冬天低溫時會啟動低溫保護模式,稍微降低動力輸出等電池達到溫度即恢復正常;夏天時啟動高護模式,避免因持續高速行駛快速放放電導致電池過熱;低電量時自動進入限速狀態節省電量消耗等等。

GoStation 換電站在為 Gogoro 電池充電時同樣以最安全的方式為電池充電,並且透過內部感應器隨時檢測確保電池都在最佳可服務的狀態,也就是說傳統電池保養、檢測和汰換的工作和費用 Gogoro 全部透過 Gogoro 系統化的幫車主打理,車主只要享受整套系統所帶來的便利性並專注在騎乘就好,也因此 Gogoro 能夠把電池可驅動機車年限設定至 8 年。

而電池回收的環保議題所有使用電池的產業共同面對,Gogoro 提出的計畫作法是將蓄電能力約餘 80% 的電池轉而做為備用電能儲存設備使用,妥善規劃可讓壽命延續超過 8 年。

因應未來的回收問題,目前國外以有可回收 50~80% 鋰電池的技術,將鋰電池內的稀有元素加以提煉創造額外的「煉金」商機。

Gogoro電池逐步汰舊換新,30萬顆電池何去何從?副總彭明義如此分析 12241777_1707696636133240_6566749702967158098_n-900x600

以下內容轉錄自 Gogoro 副總彭明義的貼文

鋰電池處理問題的確是個好議題,Gogoro 的電池設計與商業模式正是最佳的解決方法,其原因如下:

1. Gogoro 電池的設計是可驅動電動機車約 8 年,因為 Gogoro 自己全程管理電池的充、放電,不僅充放電更安全而且電池壽命更長,報導中接近或不到五年的壽命,並不代表 Gogoro 的狀況。

2. 鋰電池的使用不僅限於電動機車,電動巴士、電動汽車、電動工具(如 Dyson 吸塵器、電鑽、電動起子)、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行動電源、數位相機、攝影機及空拍機等等,幾乎都使用鋰電池。台灣人均手機持有數約 5.4 隻,光是智慧型手機的內建鋰電池其總電池容量 kWh 數就多於現在流通 Gogoro 電池的總容量,電子產品鋰電池壽命普遍不到五年,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其實是個早就存在的議題,筆記型電腦賣到滿街都是時沒有人提出,電動車輛剛剛起步才喊沒有配套,這個時間點著實有點「巧合」。電池回收不是電動機車專有問題,更是「科技蓬勃發展」下,全世界與行業都要面臨的課題。

3. 如大家所熟知,Gogoro 的電池不是賣斷的,換句話說,電池的擁有者是 Gogoro,電池的使用者才是 Smartscooter 的車主。每一顆電池的充電、管理與未來處理,都由 Gogoro 負責。相較於一般的無線電子或電器產品,廢棄電池都由民眾自行處理,Gogoro 更能做到 100% 的回收與再利用。業界內,大概沒有人比 Gogoro 更重視電池「資產的活化」與「全生命週期獲利能力」了!

4. Gogoro 的專業之一是科技能源管理,不足以提供車輛快速移動的「舊」電池,還是有約 80% 的蓄電能力,這些電池剛好適合當做備用電能儲存(如不斷電系統),或是電能暫存介質(如放在風力、太陽能發電機制之後),甚至用來平衡日夜用電需求落差(晚上充電、白天回輸至電網),這些都是我們計劃中可能的電池「第二春」。大蓄電量且具有溝通能力的 Gogoro 智慧電池,透過妥善規劃與再利用,將可延壽超過八年並提供不同的服務與業務。

5. 鋰電池的用量增加是全球趨勢,應運而生的鋰電池回收業這兩年逐漸成形,韓國、比利時、芬蘭都有業者開發出可回收 50%-80% 鋰電池的相關技術。隨著鋰電池內使用的稀土元素開採成本逐漸攀高,回收鋰電池內的稀有元素越來越有經濟價值。標準化、大型、大數量的電池回收比小量多種的電池回收更具規模效應,Gogoro 正在與國內外廠商一同研究更佳的資源再利用方法。台灣的廢棄物處理業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個嶄新商機,極有可能是另一個現代「煉金術」。

新科技帶來轉變,當然也會引起質疑,我們需要更好的溝通與教育,讓大家的認知都在同一個水準之上。最終,無論我們選擇改變或是不改變,這都不會阻止技術的演進和地球的轉動。瞭解技術、運用技術,才有可能掌握技術,讓技術為消費者帶來福祉、並為產業帶來明日商機。

相關文章/報導
Werboy
Werboy
3C科技部落客,硬是要學共同創辦人,台灣部落客社群(TBC)共同發起人。熱愛發掘、體驗及分享各類科技產品。 Email:werboy@soft4fun.net

留下一個評論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網站搜尋
看更多新聞
我們的頻道
- 廣告 -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