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全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即使是擅長科技的消費者,網路犯罪份子仍然有辦法找到漏洞,成功詐騙,而半數人認為自己有能力識別詐騙,但高達73%的人仍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常見詐騙手法包含「提供免費贈禮」、「要求立即提供個人訊息」,消費者需要保持警覺性,不讓自己上鉤。
Visa 台灣區風險管理負責人沈玫芳表示,詐騙集團的話術、手法日新月異,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瞭解詐騙語言是越來越重要的議題,尤其是詐騙集團時常產生關鍵問題或誘惑消費者的行為,讓消費者產生疑問並做出行動。Visa 研究顯示,87%的詐騙資訊最常見的是誤導消費者產生疑問或促銷誘惑,其次是要求消費者採取相應行動,台灣消費者則最容易受免費贈品(41%)及擔心資安風險如密碼被盜(40%)誤導受騙。
不法份子最常利用認知和行動之間的落差進行詐騙
Visa 針對全球 18 個市場中 6,000 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雖然許多人知道詐騙活動的進行方式,但卻仍然有高達 8 成的人無法識別資訊真偽。消費者容易受詐騙的關鍵包含:
- 認為他人更容易受騙
消費者普遍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心,但絕大多數人 (90%)會擔心朋友或家人受騙。詐騙手段類型包括: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簡訊、通知銀行帳戶透支,或通知贏得線上購物網站的禮品卡或商品。台灣消費者認為朋友或家人最容易受到簡訊詐騙(65%)。最容易詐騙成功的標題瞄準會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的事物,台灣消費者最常被在「限定期間」內回應(51%)或「免費贈禮」(46%)等關鍵字詐騙。 - 誤判資訊真實性
有超過八成(81%)受訪者以錯誤的資訊來辨別資訊真偽,其中 46 % 包含公司的名稱與標誌。消費者應透過檢查帳戶密碼,或與公司過去的互動溝通這類難以模仿的細節來識辨詐騙。 - 忽略明顯細節
報告顯示,只有 60 % 的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 而只有不到一半的消費者(47%)會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
不要亂點連結、不要亂填資料是避免詐騙的不二法門
VISA 建議,保護個人資訊、勿點不明連結或打開簡訊、email 內的電話或聯絡資料,如果發現交易有問題,應該直接撥打信用卡或銀行官方網站上提供的聯絡方式進行確認,不要輕信訊息提供的不明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