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是要學

空汙小知識:比 PM 2.5 更難搞的汙染物-臭氧(O3)

最近常見的空氣汙染不是 PM 2.5,而是臭氧(O3,而臭氧比起 PM 2.5 更難處理,也會對人體產生不可逆的永久傷害,大家應該好好認識一下這位先生。

臭氧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氣體,特別是在提到溫室效應時,臭氧層對地球的保護更是功不可沒。但其實臭氧可以分為「好的臭氧」和「壞的臭氧」,好的臭氧能保護地球不被過量的紫外線照射;但壞的臭氧會對日肺部產生永久性傷害,甚至對植物也有不良作用。

好的臭氧?壞的臭氧?

「好的臭氧」指的是存在於地球表面 20 公里處的臭氧層,它遮蔽了來自太陽光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

「壞的臭氧」指的是存在於對流層(我們生存的空間)內的臭氧,具有強氧化特性,超過 0.1ppm 即具有殺菌效果。對人體來說,臭氧對呼吸系統具有刺激性,吸入濃度超過 0.05ppm 的臭氧會引起咳嗽、頭痛、疲倦以及肺部的傷害,對長輩、幼兒及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對身體的傷害更嚴重

▲ 好的臭氧 V.S 壞的臭氧 (圖/氣象達人

臭氧如何產生?

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臭氧並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因為工業、汽車所排放的廢氣在經過一連串化學反應後產生的二次汙染物。若以數學公式來可以這樣表示:

VOCs + NOx + 熱 + 陽光 = 臭氧 (O3)

其中 VOCs (有機揮發物)和 NOx (氮氧化物)就是來自工廠和汽機車排氣管所排出的廢氣,在遇到強烈陽光照後,就會和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臭氧。

也因為這樣,通常臭氧濃度最高值多會出現在下午 14:00~16:00 左右,也就是陽光最強、溫度最高的時間。以近期台灣臭氧汙染的程度來說,每周都會有 1~2 天臭氧濃度超過 0.1ppm (100ppb),值得特別留意

臭氧濃度多少以內才安全?

美國政府已經認定臭氧和霧霾、氣喘、心臟病以及過早死亡有關連,因此 2014 年歐巴馬政府已經對臭氧排放以及安全濃度做出限制和定義。依據美國環保局(EPA)最新的規定,容許臭氧汙染的上限為 0.07ppm(70ppb),若以此標準進行計算,估計到 2025 年將可以減少 32~96 萬兒童氣喘症狀發作,並減少 750~4300 個過早死亡案例。

而台灣環保署在污染的定義上則顯得明顯寬鬆,8小時平均超過 0.125ppm (125ppb)才列為「對敏感族群不健康」,不但指標反應速度較慢,且容許值為美國的 1.7 倍。

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好手建議您應該參考美國更嚴格的標準規範,避免讓自己及家人暴露在高濃度臭氧的環境之中。

▲ 台灣環保署訂定臭氧汙染濃度對照表

家電也會產生臭氧,使用更應注意!

除了戶外的臭氧汙染外,室內也有家電會產生臭氧,例如帶有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臭氧機、雷射印表機等,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產生臭氧。

但尤其應注意的是空氣清淨機及臭氧機,由於負離子產生時會附帶產生臭氧,因此部分業者會以臭氧的殺菌功能做為噱頭,讓使用者長時間開啟負離子但卻不知臭氧濃度提高。

而臭氧機就更誇張了,幾年前曾經發生立委辦公室使用臭氧機 1 小時造成助理胸悶、呼吸困難,後來測得臭氧濃度為 0.22ppm(220ppb),已達到台灣定義的嚴重污染(紫爆)程度,也是美國 EPA 標準的 3 倍之譜。

套句有位醫師說的:「如果臭氧濃度已經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細菌,那就可以殺死人了

家中想用臭氧機? 先把錢省下來吧!

臭氧可以過濾嗎?

可以的,一般家庭或辦公室可以使用有活性碳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可以吸附空氣中的臭氧及 VOC 有機揮發物。但在戶外就沒那麼幸運了,雖然有活性碳口罩可使用,但因為活性碳含量太少,吸附功能很快就會失效,因此如果在戶外碰到臭氧濃度過高,趕緊跑進室內還是比較保險的方式。

殺菌、分解力更強、更無傷害的殺菌技術:二氧化鈦  TiO2(光觸媒)

雖然臭氧透過氧化作用分解異味、細菌等有害物,但因為副作用多,目前在許多場合已經不再使用臭氧作為殺菌除味用途。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光觸媒技術-二氧化鈦 TiO2。

二氧化鈦比起臭氧具有更強的氧化能力,不具毒性更安全,只要照射紫外線光就可強力分解接觸到其表面的細菌病毒和異味,是目前高階空氣清淨機所使用的淨化技術之一。

▲ 使用光觸媒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圖/BRISE

更多空氣清淨機大專題相關報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