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行動網路的普及更是將網際網路徹底包圍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和大家談到LTE(Long Term Evolution, 4G)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因為3大電信商(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已經在6月初陸續宣布開台營運,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已經落後了不少(日本已經開始進行5G流動技術測試),但對於國內產業以及消費者來說,卻也踏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4G大戰 LTE陣營勝出
自2006年至今,4G在台灣發展已有8個年頭,起初由於4G的技術有由Intel主導的WiMAX,以及由3GPP主導的LTE,主流技術尚未明確。但由於當時產官學界皆積極想在4G浪潮下拔得頭籌,因此經濟部在2006年便開始投資WiMAX網路基礎建設,此舉也吸引了全球一動(Global One)、威邁思(VMax) 等數家業者進入市場。
但隨著LTE 規格逐漸明確,加上與電信商既有GSM/UMTS 2G/3G設備的升級優勢以及低功耗的特色,獲得許多電信商的支持,2010年起也陸續在美國、日本、韓國、香港正式商轉提供服務。而後,Intel 宣布退出WiMAX主導,國際電信聯盟(ITU)也正式將LTE納為第四代行動通訊標準,終於確定了4G大戰由LTE 陣營勝出。
而台灣則是在去(2013)年7~10月間由NCC舉行LTE頻譜執照審查與競標作業,並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6 家業者取得其中不同頻段之執照才「勉強趕上」這股4G網路的浪潮,並在今年6月由中華電信率先開台,宣布正式提供4G LTE行動上網服務後,終於正式踏入4G時代。
4G真的比較好?訊號品質比比看
4G LTE理論傳輸速度最高可達1Gbps的下載速度(靜止狀態時)以及500Mbps的上傳速度,相較於目前的3.5G的HSDPA+快上了不少。不過實際使用速度仍然需要視地形以及電信商建設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雖然4G LTE在技術上能夠提供高速的行動網路存取,但目前台灣行動上網面臨的最大問題即是行動網路基礎建設的不足,即便設備具備提供高規格服務的品質,但是若無相同水準的基礎建設,網路品質也僅能在原地停留,不會因為傳輸規格的提升而帶來更高的服務水準。
以目前多數人仍在使用的3G/3.5G網路來說,根據筆者實際使用經驗,進入台北市東區忠孝敦化至忠孝新生捷運站一帶後網路速度即大幅降低,若搭乘捷運則更是常遇到一路斷線至台北車站網路才恢復的窘境。
而針對4G LTE部份,3C部落客廖阿輝在3大電信4G LTE方案推出以後,即在雙北市以及桃園新竹部分地區進行4G LTE訊號及網路速度測試。其中,率先宣布開台消息的中華電信在34個測試點中,僅有3個點測得到4G LTE訊號,也就是說中華電信目前4G LTE的覆蓋率僅有8.8%;而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皆有91%的覆蓋率。在網路速度方面,平均測得最高下載速度則為43.17Mbps,上傳速度最高為15.45Mbps,雖然目前仍屬順暢,但隨著使用者的增加,未來4G LTE碰到如前述3.5G的斷線窘境也是可預期的。
因此,在網路品質的部份,電信業者應該更積極擴充基礎架構設施,否則即便有了4G LTE,台灣行動上網的傳輸速度仍然停留在3G/3.5G的服務水準,除了對整體環境未能帶來好處外,4G LTE也將淪為一個行銷名詞。(4G LTE 測試紀錄)
吃到飽OUT,業者與消費者先磨合
面對這一波推出4G時代新資費方案的潮流,可以發現兩大改變︰
1.資料傳輸為主要方案,語音、簡訊部分逐漸降低
電信商對於過去以語音為主、資料為輔來設計資費方案的概念已經有所轉變。新的方案中,所有電信商的方案皆是以 4G LTE 資費作為主軸設計,語音費率已經成了搭配4G LTE方案的「優惠方案」。而這一點其實可以從幾乎每家都有「網內互打免費」或「熱線」等方案的規劃可以看得出來,也顯示未來電信商的獲利中心將轉為以資料傳輸作為主要方案,語音、簡訊的部分將會逐漸降低。
2.各電信所規劃的4G LTE資費方案中,皆非常有默契地取消「吃到飽」方案
綜觀3大電信業者規劃之4G LTE費率方案,皆取消目前消費者所習慣的「吃到飽」(不限制網路傳輸流量、速度)方案,而是改以超量限速或斷線的方式進行流量控管。因此未來使用4G網路的朋友可能需要多花一點心思關注每個月的使用量。
此外,由於台灣4G LTE共有700MHz(Band 28)、900MHz(Band 8)以及1800MHz(Band 3)3個頻段,其中700MHz的頻段並不如900/1800MHz普及,因此就算是支援4G LTE訊號的裝置也不見得能使用,這也是消費者必須留意的地方。
由於一般使用者並未有觀察流量、限制流量的概念,因此筆者認為在短期內也將造成部分使用者因擔心網路使用超量帶來的降速、斷線等問題,而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
雖然此舉有助於電信業者降低消費者浪費流量,但對於非電信業者經營之網路服務(內容)提供業者來說,將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對未來網路上如多媒體、高品質遊戲等服務的發展也可能帶來影響。
雖然電信業者對於超量使用多數皆提供減速方案,但平心而論,128kbps的網路速度,除了傳送文字訊息仍可應付外,若要瀏覽圖片便感吃力,想看YouTube 那更是天方夜譚了。
筆者相信對於電信業者以及消費者來說,目前這個階段是一個必須經歷的磨合期,當消費者了解自身的使用習慣、電信業者了解新費率對消費者的影響後,更適合消費者的資費方案將會迅速推出。此外,由於電信市場競爭激烈,各業者間為了提高服務申裝數量,也會祭出各種對消費者更有利的方案,也值得消費者持續關注並期待。
加值服務IN,公平性有待商榷
目前各家電信業者幾乎都有自己營運的內容或服務平台,中華電信有Hami平台,遠傳電信則有omusic、S市集等服務,台灣大哥大則有myVideo、myMusic等多媒體服務。
由於在4G LTE的費率中取消吃到飽方案,消費者對「單位網路傳輸成本」勢必大幅提升,因此未來電信商將可能透過「網內流量免費」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電信商自營的各種內容或服務平台(實際上目前已經有類似的計畫,但因為目前傳輸成本相對低,對使用者並無太大吸引力),但此舉也會面臨公平競爭以及網路中立性的爭議,仍有相當的討論空間。不過,從電信業者近幾年來不斷強化各種加值服務應用的趨勢看來,4G LTE 資費方案思維的改變終於讓布局已久的電信業者有機會可以大展身手。
升級4G 無須躁進
多數消費者對於「到底該不該升級4G」仍然抱持觀望的態度,根據筆者與網友的互動可歸納出以下原因:
1.沒有吃到飽方案,擔心網路被限速或斷線。
2.對電信商的基礎建設信心不足,付出較高的成本卻不一定能獲得比3.5G還好的連線品質。
3.資費設計思維改變,不曉得如何挑選適合的方案。
4.門市人員強推高價位費率。
綜觀目前國內4G LTE建設以及相關軟硬體的使用狀況,筆者認為4G LTE在目前仍然不適合大眾使用者升級,原因如下:
1.行動裝置需支援 4G LTE 並且支援各電信商所提供服務的頻段,多數人必須更換裝置才可使用4G LTE。
2.目前多數電信商提供的網路品質甚至連3.5G網路都能於刃有餘。
3.資費方案將持續調整成為適合消費者的方案,無須躁進。
4.目前仍無殺手應用。
網路時代資訊通透,消費者不再單方面接收電信商的行銷宣傳,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實測以及使用者的口碑被分享在網路上,電信商若要提升用戶轉換升級至4G LTE的意願,則必須在行動網路的基礎建設以及費率的設計上多加用心。
【本文同時刊載自《能力雜誌》2014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