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硬是要學

奇群科技貓臉辨識餵食器跳票,談群眾募資被遺忘的風險

2015/12/06 更新:根據 Circle 提供資料,奇群科技已於 11/26 解散,目前創辦人及其團隊並未對外發表任何聲明,若有進一步消息我們將再進一步追蹤。

備受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群眾募資案「貓臉辨識智慧型餵食器BISTRO」 (後改名為 CatFi),募資專案推出時由於新穎和創新的概念打中了國內外許多愛貓朋友的需求,在國外群眾募資網站 indiegogo 上成功募得 24 萬美元 (約台幣 788 萬元),成績相當亮眼。

而在昨天有網友在「貓奴呼嚕嚕」的 Facebook 社團上率先發難,表示開發團隊「奇群科技」在九月後就消失無蹤,公司電話、email 也都無人回應,擔心該公司已人去樓空,因此請網友一起協尋創辦人下落以及公司的營運狀況。在事件爆發之後,開發團隊奇群科技創辦人宋牧奇稍早在 CatFi 官方粉絲團發表聲明,坦承開發遭遇當初未想到的挑戰,並請贊助者再給團隊時間來找尋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不打算評論此次的個案,因為參加群眾募資而引發的爭議無論在國內外時有所見,但由於群眾募資的變形以及各種行銷手法的介入,不但讓群眾募資顯得更加複雜,也容易讓消費者忽略自身的風險,長期下來不但可能會造成群眾募資模式的信賴被破壞,也可能會讓後進的新創意無法透過這樣的模式獲得發展。

是「募資」還是「團購」?消費者分得出來嗎?

根據智由博集的整理,「群眾募資」是一個集合性概念名詞,嚴格來說可以分為幾種:

而其中又以「回饋模式」及「預購模式」最為熱門。

但在現今群眾募資的操作方式之下,群眾募資發起者透過專業的群眾募資行銷公司製做一系列的宣傳文案,透過精美的文案和詞藻,容易讓消費者以為產品已經接近完成 (或一定能完成),進而投入資金進行贊助。此外,目前群眾募資平台多半不允許消費者自由退出募資專案,必須等待募資專案失敗或其他危急因素才能獲得退款。

群眾募資本質是前期投資型的「投資」,具相當程度風險

由於大多數的群眾募資都是屬於先付款後取貨,而消費者支付出資款項後,往往需要等待半年至數年的時間才能取得商品。在募資平台專案成立之後,平台會將款項交給提案人進行執行專案,在過去就曾經發生提案人捲款潛逃的案例。

群眾募資本質是前期投資型的「投資」,但在專業手法的包裝下,消費者多半已經不自覺的進入風險投資的圈子內而不自知,雖然每個專案的金額大小不一,我認為平台應該要善盡告風險告知的責任,讓消費者充分理解投入募資專案都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風險的。

消費者的利益,該由誰來保障

雖然募資平台與提案人簽有合約,但若不幸進入法律訴訟程序,該由消費者自行組織自救會以及律師提起訴訟,還是由平台代為處理相關爭議?除此之外,可預見的是消費者需要面對冗長的司法程序,且最終款項能否追得回來也是個未知數,但最終傷害的仍然是消費者以及後進的群眾募資專案。

總結

群眾募資在國內也已經運做了幾年,但相關的機制卻進步得緩慢,有心的廠商可以透過群眾募資機制的漏洞來規避責任,消費者對於群眾募資的黑暗面仍一無所知,抱持著一顆「付錢就拿得到貨」天真無邪的心去加入了群眾募資的行列。但面對各種風險,消費者仍然是恐慌、無所適從的,我們期盼在頂著新創名義進入市場的同時,能夠同時讓雙方獲得適度的保障,才能讓整個市場真正做大、做滿,承諾再多如果最後仍然跳票,消費者恐怕再也不會投入這塊市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