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硬是要學

同樣不附充電器,為什麼 iPhone 使用者欣然接受,卻只有 5% 小米使用者買單?

今年 Apple 在發表 iPhone 12 時透露手機包裝不附充電器的訊息,引起消費者一片嘩然。其實不只是蘋果,就連小米執行長雷軍在多年前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最後也因為市場考量而做罷,但今年搭著 iPhone 12 的順風車,小米在中國市場也嘗試了推出兩種版本的「小米11」,其中「標準版」不含充電器及充電線,理由當然是為了偉大的環保議題,不過想當然就被中國網友毫不留情的酸了一頓,最終只有 5.3% 的消費者選擇了不含充電器的版本。

為什麼同樣是手機充電器,iPhone 使用者可以欣然接受不附充電器的包裝,但 Android 的使用者卻只有 5%選擇不要充電器?這就要從充電技術的進展開始說了。

但對 iPhone 來說,受益於封閉式的系統生態和架構,蘋果可以嚴格管控所有軟硬體的使用狀況,因此就耗電量來看, iOS 表現會比 Android 良好,而這也導致了 iPhone 電池容量成長緩慢,蘋果也就沒有推出快充的動力。在 iPhone 11 Pro Max 之前,iPhone 隨附的 5W 充電器從未升級過,可想而知 iPhone 使用者家中會有多少一樣的「豆腐頭」。

但對 Android 手機的使用者來說,手機的電池容量每年都在增大,電池快充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100W 以上的充電功率已經不是新鮮事,甚至傳出華為將推出 135W 超級快充充電器,「買 Android 每年都感受得到黑科技的進步」,不買就用不到最新科技、感受不到快充的威力,這也是小米 11 標準版只有 5.3% 消費者選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謹慎面對蘋果的保固約定

另外一個值得大家擔心的是蘋果的保固常有「宣稱效能但不保固」的狀況,例如:「宣稱 IP6/7、6/8 防水但不保固」、「iCloud 宣稱備份功能但不負損毀、遺失責任」都是大家還記憶猶新的案例,因此在不提供原廠充電器的狀況下,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選購第三方廠商生產的充電設備,未來若手機有故障時,可能就成為蘋果新政策下的羔羊,責任該如何區分都是未知數。

小米遭批「假環保」,是生態系不同的展現

在 QC 2.0 之前各廠商自有的快充協定競爭還沒搬上檯面,Android 手機普遍支援 QC 2.0/3.0 共同快充標準,但近兩年中國廠商在電池溫度、供電迴路、電池設計上下了許多功夫,讓手機的充電速度超英趕美,呈現跳躍式的成長,各廠的快充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消費者自然也會期待原廠出貨時也能提供充電速度最快的充電器。

其實連試都不用試,因為消費者的心態早已定型。有時候想一想:當年 iPhone 自恃是最有創新力、創造力的品牌,如今卻看起來像是頭老牛,以提供穩定、學習門檻低的體驗給使用者,非常的「中庸之道」。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