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雨季就會有很多人來詢問除濕機選購建議,雖然網路上已經有相當多的指南,不過這些指南大多過度偏重於機器的規格數字,忽略了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因此好手就以更全面的觀點來告訴大家:如何挑選適合的除濕機。
冷氣可以取代除濕機嗎?
大部分的情況下不建議。
理由一
冷氣是透過「熱交換機制」把室內的熱空氣交換到室外,達到降低室溫的效果。而降溫的過程會將水分凝結在冷凝片上,也就可以順便達到除溼的效果。不過這個方法有個缺點,溫度越低→除濕效率越差,因此房間內的濕度雖然可以快速下降,但也會造成溫度降低。
理由二
Galaxy Tab S10 Ultra 平板 AI 工作術 | #AI平版 幫你提升工作效率!
冷氣雖然除溼效果快,但花費的電力也越多,一般來說,家中不需要每個地方都要求低濕度,通常建議這些地方保持低濕就夠了:
- 衛浴 (廁所)
屋內最大的水氣來源,如果沒有對外排風設備,洗澡的蒸氣、馬桶內的水都會蒸發成為家內的加濕器。 - 更衣間 (或衣櫥)
衣物纖維是黴菌喜歡生長的地方之一,加上這邊通常有大量的櫥櫃、抽屜都容易產生「高溫多濕且陰暗」這樣容易滋生黴菌的環境。 - 房間
根據研究,溫度 20~30 度、相對濕度 70~80% 是最適合塵蹣生長的環境,而塵蹣的排泄物 (上的蛋白) 是造成呼吸道過敏的主要過敏原之一,醫師建議房間濕度應低於 50% 以減少塵蹣的生存力。
怎麼挑選除溼機?
建議1:買大,不買小
很少人敢給這樣的建議,不過如果以一台可以用 5 年以上的除溼機來說,好手建議直接購買每日除溼量 10L (公升) 以上的除溼機,原因如下:
1. 體積越大、越省電
以能源局公布的除溼機能源效率分級表定義的 EF 值 (公升/千瓦小時,越高越省電) 來看,同樣是 1 級能效,但 12 公升和 6 公升以下除溼機相比,效能高出至少 20%,長期下來也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
2. 越大台,越安靜
小型除濕機因為機體空間有限,運作時的噪音幾乎是無法避免 (國產品牌就更不能期待了….),再加上機體塑膠殼的共振,常常會有打擾睡眠的狀況,但較大型的清淨機則改善很多,如果是 15L 以上的甚至連壓縮機的聲音都聽不太到了。
3. 越大台,省越多
2019 年開始政府推出節能家電補助退稅,只要符合 1、2 級節能標章的除溼機都可以獲得補助,如果你買的是 6 公升以下,最多只能退 500 元;如果買的是 12 公升以上的話,則可以退稅 1,200 元,相較之下又多省了一筆錢。
4. 越大台,越好移
小型清淨機多半沒有滑輪設計,但小空間卻又常常有移動需求,只能跟蝸牛一樣揹著重重的殼 (咦?),再加上水箱的重量…..每次移動就像在練肌肉一樣,不過中大型除溼機通常都具備滾輪方便移動,使用上就更加方便了。
建議2:除溼力往上加 2 級作為標準
能源局對清淨機除溼力的建議為「室內坪數*0.8 = 除溼機公升數」,不過好手認為除非你的房間是 5 坪這種小套房,通常建議購買實際坪數 +4 坪 (如空間坪數 10 坪則購買 14 坪以上) 的除濕機。
建議3:除溼力、水箱大小都要評估
如果想讓室內溼度維持在穩定的低濕,建議水箱容量至少有除溼公升數的 1/3 (如除溼力 12L 則水箱至少 4L),確保水箱有足夠的容量,讓除溼機可以維持穩定室內溼度。
有些除濕機標榜超大除溼力,但水箱大小只有除溼力的 1/10 不到,看到這種設計實在讓好手有點啼笑皆非,是覺得大家很有空在倒水嗎? (笑)。
建議4:挑選可設定目標濕度的除濕機
建議除濕機應該可以設定到至少 40% 的目標濕度,讓除溼機可以持續運作到你想要的濕度,建議應該選擇有目標濕度設計的除濕機。
不過大多數除溼機的濕度偵測功能都沒有經過校正 (不管多高價都是),顯示的濕度可能比真實濕度低 5~10%,在設定時請自行加減。
建議5:清淨除濕機選購前請三思
少部分廠商推出同時具備除溼機和空氣清淨機功能的機型,看起來更省空間,不過因為這兩種機器在對空氣的需量是完全相反的 (完整原理說明請看這邊),因此在效能上勢必有所犧牲,除非你的空間真的很小,購買前請務必再三考量。
—
有些人又會問好手「我空間有限,買大台的不是更占空間嗎?」,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被體積所嚇倒的另一種迷思,好手就以 HITACHI RD-280HS (14L) 和 Panasonic F-Y12EM (6L) 來做比較,這兩台的寬、高、深分別為:
- RD-280HS:寬365 x 高625 x 深 305 (mm)
- F-Y12EM :寬293 x 高 530 x 深 230 (mm)
兩台的除溼能力差距 2.33 倍,但寬度只多了 7 公分 (兩側平均多 3.5 公分) ,深度多 7.5 公分 (約3個十元硬幣),在占用面積上並沒有太多差異,但是在使用上的體驗卻能有明顯的提升。
小結
比起買一台硬幫幫的機器,現代人更重視的是生活品質,如果只用傳統規格上的數字來做選擇依據,常常會有「別人都說不錯,我用起來怎麼差麼多」的疑問,因此好手建議應該從生活上的應用作為思考起點,再套入機器規格進行評估,才能買到真正適合您的家電產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