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清淨機到底有沒有效?」這個問題已經爭議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也沒有一致的答案,到底是為什麼? 好手自己有呼吸道過敏症狀,使用空氣清淨機已經超過 10 年的經驗,比較過、用過的空氣清淨機不下 10 台 (不是只用一兩周那種喔),這篇文章我希望使用更全面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空氣清淨機的使用方式。
買了高 CADR 清淨機,但是為什麼沒改善?
CADR 全名為「乾淨空氣輸出率」,通常是用來衡量空氣清淨機過濾髒污空氣的指標。很多廠商喜歡用 CADR 來強調自家產品的效能,不是因為產品真的有效,而是 CADR 最容易「做榜」:只要確保濾網等級夠、馬達功率夠,就很容易做一個高 CADR 的空氣清淨機。
但是你是否也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同一台清淨機有人認為有效,有人認為沒效?」關鍵就在如果你只看 CADR 而不重視使用方式,就無法發揮空氣清淨機應該有的效果,這樣實在很可惜。
Galaxy Tab S10 Ultra 平板 AI 工作術 | #AI平版 幫你提升工作效率!PS:有些網友以為好手認為 CADR 不重要,這是錯誤的! 這邊強調的是不應完全以 CADR 作為選擇空氣清淨機的條件,而應該先考量你的使用環境和方式後再搭配空間大小決定應該搭配的 空氣清淨機及 CADR,才不會浪費荷包。
空氣清淨機就像維他命B,「大」不一定有效
家裡的櫃子、沙發、電視、或室內裝潢都會影響空氣對流,空氣清淨機再大,一般有效對流範圍也只在機器周遭 3~5 公尺 (大約兩張沙發的距離),超過這個範圍對流就相當薄弱,自然就無法有效潔淨其他區域的髒污空氣,CADR 再高也只是讓乾淨空氣在周遭打轉,難以擴及整個室內。
此外,也要考量佔用空間以及噪音大小,用一台以上的中小型空氣清淨機,不只噪音小,過濾效率也會比單一台空氣清淨機來得好。
是不是買便宜的空氣清淨機就好了?
如果對空氣品質的要求較嚴格,如家中有小孩、寵物,或者對空氣品質較敏感的人,可以選購更具功能性的空氣清淨機。如我們介紹過的 BRISE 空氣清淨機則是利用內外部空氣品質資訊,強化對髒污空氣的處理能力,近期更與小兒科醫師合作開發「過敏風險預測」功能,讓空氣清淨機不只是被動的過濾空氣,還能主動幫助解決過敏問題。
此外,傳統 (無空汙感測器、雲端服務輔助) 和智慧型 (有空汙感測器、雲端服務輔助) 在針對髒污空氣的處理效率上也有差異。以下是好手做的比較示意圖:
傳統空氣清淨機 (藍線) 因為對風扇的控制、空氣品質穩定的技術有限,通常都只能發現髒污才開始過濾,無論是噪音變化和空氣品質的浮動程度都較大;但智慧型空氣清淨機 (黃線) 則可以透過雲端服務和精密的控制技術來解決這幾個問題,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更穩定的空氣品質、更小的噪音以及更少的電費消耗。
長時間開機,室內空氣品質更穩定
以目前市面上的空氣清淨機來說,使用的濾網幾乎都在 H11 ~ H13 等級,對於 PM 2.5、黴菌孢子、細菌、花粉等過敏原都有 95% 以上的過濾效果,風扇轉速也相差不多,因此我們可以推斷這些空氣清淨機的「體質」是相當且差異性低的,差別就在你的使用方式。
有些人為了省電或安全因素,出門時會將空氣清淨機關閉,但台灣屬於高溫多濕環境,不流動的室內空氣,讓房間內形成黴菌塵螨最棒的生長環境,即便回家後立即打開清淨機,你還是得吸 15~20 分鐘的髒空氣。相信大家多少都曾經長時間外出,進家門後立刻打噴嚏的經驗吧?! 這就是答案。
目前中小型空氣清淨機的最大功率大約都在 50W 以內,即便是 24 小時全速運轉,一個月的電費也不會超過 60 元。對智慧型機種來說,甚至大部分時間耗電都在 10W 以內,電費可以更加節省。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讓清淨機發揮功效,請盡可能的延長運轉時間,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關鍵在使用方式,機器性能不是最佳解
好手測試過的設備不計其數,但對於「評分數值」結果的使用仍然相當謹慎,即便手機已經有這麼完整的評分機制,測出來的分數都不見得與實際使用相符,更何況清淨機要處理的是更複雜的人體過敏反應,想要用幾個簡單的數字就斷定空氣清淨機的效用,無非是天方夜譚。
這麼說一定會有人認為像 CADR 這樣「科學」的數字為何不能相信?其實任何要被作為「指標」的數字都必須要經由相當嚴謹的驗證程序才能被使用,確保指標在不同的情況下具有一致性的結果,才能達到指標的功效。但目前仍然沒有一個公式能夠證明只靠這幾個數字就能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和健康狀況,支持與反對者幾乎是五五波,幾乎可說是對賭的機率,表示目前的指標對於「效益」並不具有實質意義。
若更積極一點想了解清淨機的建議擺放方式,可以參考這篇黃瑽寧醫師與專家的對談內容,更進一步的掌握乾淨空氣,對你都會有不少幫助。既然錢都花了,就想辦法讓他發揮效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