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 Apple 推出 iOS 8.4 更新之後,連帶 Apple Music 也一併綁在其中,但這項服務目前在台灣尚未開放,但從鄰近的香港使用者反映的問題中發現香港網站發文指出 Apple Music 強制付費且找不到免費選項,事實 Apple Music 並不是第一家採取這種登記方式的音樂服務,同樣的狀況在 Spotify 上正在進行,究竟這場誤會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處置?在 Apple Music 進來台灣之前建議你先讀過這篇文章。
根據 NewMobileLife 的文章指出,Apple Music 訂閱畫面上只有以個人方式訂閱和家庭方式訂閱兩種選項,並沒有看到宣傳上標示的「前三個月免費」
Galaxy Tab S10 Ultra 平板 AI 工作術 | #AI平版 幫你提升工作效率!
(圖片來源:NewMobileLife)
訂閱後進一步了解到,Apple Music 的免費訂閱條件是在你確定訂閱服務後就會提供給使用者(見下圖免費試閱期限),免費期後 Apple Music 預設會自動更新訂閱,以按月扣款的方式自動從信用卡(註)中扣除款項。
註:如果曾經在 App Store 或 iTunes 購物,那麼信用卡資訊將會儲存於 Apple 的伺服器上,Apple Music 服務收費時會直接以該信用卡進行支付。
(圖片來源:NewMobileLife)
就是這個選項讓不少網友認為 Apple 設下陷阱,但我認為這是一場公平交易,Apple Music 的免費服務並非希望所有人都來貪圖,而是給想要訂閱的人一個一個能夠充分體驗、方便付款的設計,反過來說,如果使用者本來就抱持著賺免費3個月使用期的心態來訂閱服務,那麼這個付款方式就可能讓你覺得有陷阱了。
然而,Apple Music 也沒有這麼不通人情,如果試用過程中發現不喜歡或不適合你的話隨時可以取消訂閱,如此一來需要付費時該服務就會自動停止訂閱。
(圖片來源:NewMobileLife)
我們看看其他知名的線上音樂服務怎麼做。以 Spotify 為例,Spotify 網站上一樣寫著可以免費試用 60 天的 Premium 音樂服務,並說明優惠期限與後續月費。
當你選擇免費試用後會進到下圖的畫面,必須輸入信用卡資料後才能開始使用免費的 Premium 服務。與 Apple Music 的訂閱方式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只在 Apple 是直接讀取儲存在伺服器上的信用卡資料。
他們有欺騙消費者嗎?沒有,在註冊過程中系統都有清楚的提示到期時間和可隨時取消訂閱,但讓很多人不放心的是還沒使用就得先提供信用卡資料,而且如果忘記關閉訂閱就會持續付費。沒錯,站在公司的立場來說無非盡力提高使用者付款的意願和便利性,自動刷卡是最好的選項,對於有興趣訂閱的使用者是有絕對的便利,但是對其他使用者而言就很容易有忘記取消的問題,而且自動扣款前並不會有任何提醒,面對這樣的付款方式或許只能自己多加留意,喜歡就放著,不喜歡就早點結束(取消訂閱)它吧!
有句話說早買早享受,但早享受通常也會遇到比較多的狀況,雖然台灣沒有在 Apple Music 第一波開放選項裡面,換個角度思考,新的服務一定會有許多改善的空間,或許輪到我們的時候會更好。